图书馆开展征文获奖作品欣赏活动 文章是心灵跃然纸上的表达🤷🏿,是灵动的思想迸发,好的文章彰显着作者浩瀚的文化宇宙🤽🏽,滋润着读者如饥似渴的知识追求,好的文章如同春风十里,涤荡身心,好的文章如同久逢甘露🤸🏻♀️,滋润心田🐰。文章即文化,文学跃然笔尖⛪️,化作文墨经久流传。 为了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,展示杏悦女职工风采👩🚒,图书馆承办“培育好家风——女职工在行动”次征文活动🤛🏻。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,大家通过不同体裁形式💎,用朴素的文字,真挚的情感描述自己对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等感悟,用文字诠释了“培育好家风——女职工在行动”的丰富内涵🦪。为进一步展示获奖教师风采,提升教师队伍文学素养🧑🏻🦯➡️🧘🏻♀️,图书馆近期开始举办获奖作品欣赏活动💾,本次欣赏的优秀作品有:《传承》(刘艳利)🏕、《我的家风--无言的传承》(马立新)。
传 承 新能源技术与电子系 刘艳利 窗外灯光璀璨👨🦯➡️,车辆川流不息,到处流露着属于城市的喧嚣。孤独的游子守着一寸宁静的土地🥽,思绪飘回了家乡,想念着故乡的土地,回忆着儿时的童真与稚气👨🏽✈️🙍🏽♂️,那座山,那条河👃🏿👼,那些人。 小时候,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了,奶奶去世的早🔇,所以爸爸他们兄弟四个商量着一家赡养一个月🛸,挨家轮着吃,爸爸妈妈需要下地干活,所以童年里陪伴我的只有爷爷🤵🏻♀️,然而我最嫉妒的也是爷爷了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人们的生活大多只能维持在吃饱的水平上,根本没有什么美味可言,偶尔一顿大米饭或者一顿白面饼是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啊,可是爷爷就一直过着这样“奢侈而腐化”的生活,所以当爷爷不在我家吃饭的时候,家里天天都是玉米面、小米饭,总感觉自己吃的脸都是黄色的,我也曾提出抗议,可是爸爸妈妈总说等几天👦🏻,爷爷过来了再吃。终于盼到爷爷来我家了👆🏿,可是这并不能让我兴奋起来💥,因为我又要看妈妈的眼色了🧑🏼🚀🚶🏻♀️,炒鸡蛋什么的,每次吃饭我是不能夹的,总要给爷爷吃,毕竟我是孩子,也会忍不住吃一口,吃完饭,鸡蛋还在口中回味♻🦵🏿,妈妈已经开始拧我了,就因为我吃了鸡蛋没给爷爷留着。当然妈妈是不敢大声训斥我的,因为爷爷听见会不高兴。终于有一天我压抑了太久的情绪爆发了,我叫着爷爷跟妈妈对质,为什么我跟爷爷一样都不干活,他却吃的比我好,还天天轮着吃👩🏻🦲,我要当爷爷🧏🏿♂️,让爷爷当孙子🚵,我俩换🙋🏻,我去轮着吃🎉🕵️♀️,童言无忌🧟♀️,那时他们都笑了,虽然我不懂他们笑什么……从那以后爷爷总是主动把鸡蛋多多的往我的碗里夹😹,而爸爸妈妈总说:“爸,您多吃,他一个小孩也吃不出啥味道🤵🏽♂️,别给他夹了”而爷爷嘴里总是念叨着🧑🎄:“我都老了,都往回缩了🛰,给他吃🧝🏻,还长个呢。”从那以后我的伙食越来越好了⬇️,可是爸妈依旧是不会吃一口美味佳肴的。那时候我还不能理解爸妈,问他们怎么不吃呢🦉?他们总是说“我不喜欢吃这个🏣,你吃吧”世界上还有这种人,不爱吃好吃的📡,可是后来长大了,我竟然也成了这种人🏋🏽♂️,也把“我不喜欢吃这个,你吃吧”放在了嘴边🫃🏻。 小时候最让人开心的事就是过年了,有着平时没有的待遇➔,可以有新衣服,有好吃的,没有活,一家人都在家里👩🏽🦲,每天都笑呵呵的🌠,当然爷爷也会在我们家。新年如此祥和,如此欢乐📎,家里一直的传统,年三十儿晚上12点左右要在院子里点上一堆篝火🧒🏽,在屋子里乏了纸,去外面放了鞭炮,红红火火,热热闹闹,院子里我跟爸爸享受着这场烟花的绚烂,屋子里爷爷总是坐在炕沿儿边上,穿着妈妈给做的新鞋,双脚悬空,也像孩子一样慢慢的摇晃,透过玻璃看着我和爸爸😥,也笑了🧑🏫,厨房里妈妈忙忙碌碌把饺子下锅了,饺子熟了🌻,妈妈在屋门口喊一声“吃饭了”,简单而动听💽💓,可那是我生命里唯一不能忘记的声音😮,准备吃饺子了,多么温馨的画面👩🏻🦼🍒,我迫不及待的爬上炕,爷爷也盘腿上炕了,这时候爸爸总是会说👨🏽🎓⚽️,“爸,过年了💇🈺,我给您磕个头,爸,过年好”。爷爷总是会说“都这么大了🧑🏼🎤🏋🏿♀️,别磕了”爸爸会说“多大也是您儿子啊”。这时候妈妈会悄悄问我,“姑娘看见了吗?”我只是点头🏈,嘴还是不停的吃着👊🏽,却都看在眼里☣️,一家人坐在炕上吃着团圆饭,妈妈会问我,“你问好了吗🎲?”我学着爸爸的样子,给爷爷,爸爸,妈妈,都磕头问好🤢,“爷爷过年好🛐🥲,爸爸过年好,妈妈过年好👰🏽♀️!”顿时屋子里三个人就都笑了,惹得我一阵脸红。虽然学着爸爸这样做,但是我从来不理解为啥过年要磕头,别人家没有这种习惯。上初中的时候,我不是很情愿的给爸爸妈妈下跪拜年,觉得这应该是种陋习,怎能轻易跪下🤦🏻♀️,好钢宁折不弯,男儿膝下有黄金,我不是男儿,那也不行啊。尽管还是年复一年的做着👩🏿🔬,直到长大了,看到了身材瘦小的爸爸为了供我读书,去矿山工作🙆🏻,抱起跟他体重相当的机器,一抱就是十几个小时的时候;看到了上学走时总对我说“该花的花,没事,爸给你挣”🥢,可对自己却非常吝啬的时候;想到我伸手向他们要钱,每每都理直气壮的时候☄️,我对爸爸妈妈能做的还有什么🎸,只能这一跪,只能三叩首🐁,正是因为膝下有黄金才跪🙎。后来我每年都要磕头给爸妈拜年,再也不敷衍了事,爸爸妈妈也重复着爷爷的那句话“都这么大了🤯👨🏿🏭,就别磕了”,我竟也不由自主的说出那句爸爸常说的话“多大也是您女儿啊”。 有些事💶,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我不能理解,我做了,只是因为我的父母在做🧑🦰✖️,当我到达一个人生阶段的时候站在当时父母的角度,终于理解了他们,有些事🏋🏼♂️🗒,我现在还不能理解,我还是做了,因为那是我的祖辈一代一代生命沉淀的智慧🧞♀️。传承不需要技巧,父母已经教给了我,学着父母的样子👉,做下去,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身上总有父辈的影子,为什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👩🏽🚒,为什么我们时至今日依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。记得上一辈的教诲,做给下一辈看!
我的家风-无言的传承 冶金与工业设计系- 马立新 每当人们谈论起家,总有说不完的话题👧🏼。家是心灵的港湾,是爱的源泉。不然💇🏿♂️,所有的人,为什么都在为之努力🧑🔬、为之奋斗、为之付出。古往今来,有了家庭🧗🏿♂️,就有了家风,也自然有了家风的传递。当央视随机采访,你的家风是什么?有人一脸茫然🙅🏿,一时语塞。其实人们并没有意识到,我们从呱呱落地那时起🧗🏼♀️,你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个家庭,从此✍🏿,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这个家庭的家风。 我的家也不例外,虽然没有把家风写得条条框框,但世世代代还真的就这样传承着,就像是接力棒🤸🏽♀️,世代有着接力的人,用行动传承着家风。 我的母亲出生在1921年,这个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小脚女人👨🏻⚖️👏🏿,自从嫁给父亲开始,就用她的贤良淑德,去孝敬老人、善待兄妹、教育子女,她用她的大度无私,供养着我的爷爷奶奶☑️,就因为母亲善良👩🏽⚖️、包容🤷🏿♂️,人称好脾气,所以在父亲哥仨分家时,爷爷奶奶就与我们生活在一起。在此之前,我们家族过着大家的日子🚠,早些年,是一个祖孙几代的大家族👩🦽➡️。 母亲来到我们这个家族,上得侍奉爷爷奶奶🤱🏿,下得照顾我的叔叔和两个姑姑,在叔叔六岁、两个姑姑十几岁时,我的奶奶就去世了🫅🏼,我的母亲像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样照顾着我的小姑、小叔🧑🏽。在过去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,得了传染疾病必死无疑,我叔叔正是生长在那个年代👀👳🏼♂️,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,他幸运地躲过了那场瘟疫👩🏽⚕️,母亲是他最大的恩人,也真是应了“老嫂比母”这句话。 有了我们兄弟姐妹之后📭,母亲就要打点一大家人的生活。奶奶去世后🧑🏿🦱,爷爷一直与我们生活在一起,直到我们从老家搬家时,那是1969年一个寒冷的冬天,让他在叔叔家住上俩月🖲🫲🏽,春暖花开就来接他🧑🎨,但他执意与我们一起搬走,在我们家他觉得踏实。常言道:“百善孝为先”,记得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🍲,家里如果菜里有肉,母亲会告诉我们🚧,要给爷爷吃;父亲买回来什么好吃的,母亲只会分给我一点点🙌,哥哥姐姐都没份👨🦼,其它的谁都不能动,全部留给爷爷🧯;爷爷生病时⚧,年纪不大的哥哥一直不分白天黑夜地陪伴着他✒️,从不嫌弃;1970年的夏天爷爷走过了他🏄🏿♀️、幸福的86岁的人生🐀。我母亲用她那无限的宽宏大量👩🏻🦱,无怨无悔的付出,朴实厚道、善解人意的人格魅力、赢得了家族人的称赞🪽,赢得了父老乡亲,左邻右舍的称赞🤔。 父亲在计划经济的年代,他的工作哪里需要调哪里✋🏼,我们频繁的搬家,但每到一处🕠,我的母亲都是榜样,她会用她的行动带动大家🚴🏻,她会用她的思想影响周围🛌。母亲虽然是成长在旧中国,但她爷爷是私塾先生,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🧚🏿♂️,家族的影响,使她有了良好教育🥮,言行一致,宽容大度🧚🏽,勤劳朴实,尊老爱幼🦟,传承着优良的家风🙋🏿♀️🥣。 母亲不但做到赡养老人⚽️🦸🏽♂️,还担负着教育五个儿女的重任,父亲是计划经济时的采购员,长期在外奔波,教育子女的重任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。母亲继续传承她从父辈那里传承的家风📮。在我们小的时候,母亲就教育我们怎样待人接物☎,礼让三先,尊敬长辈,爱护弱小🎲,遵纪守法。由此可见母亲是个了不起的女性,她的远见卓识🌜✭,为人正直,尊老敬老的优良美德🐴,时时刻刻影响着她的五个孩子🧭。我们是幸运的💂♀️,因为我们有个幸福的家庭🧑🏼✈️🤾🏻♀️,有个祖辈传承的家风。 我的哥哥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做事持之以恒🧑🏻⚖️、一丝不苟🤦🏼♀️、凡事坚持的态度🚄。他从上小学开始,要走几里路才能到校;上初中时,杏悦更远👨🏿🦳,只能长途跋涉,每当夜幕降临,哥哥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归来;上高中时👳🏻♀️,是60年代🍺,他以全旗第一的成绩考入了赤峰二中😺,就是现在说的老三届学生,但正值高中期间🧲,赶上了文化大革命🤰。我们那十里八乡、在那个年代能坚持到高中、考上大专的,就哥哥一人。他一路走来🪕,从事过,教师👰♀️、秘书👉、文人、作家,商人,他博览群书🫃🏽、思想前卫,影响带动着他人。在1989年,由他编剧,拍出了一部电视剧—《风雪巴林道》🔍🎱。他现在70岁😯,已经满腹经伦的他👰🏻,还天天看书学习🤰🏼。父母去世后,长兄为父,哥哥像父亲一样,无论大事小事都无怨无悔的照顾着我们兄弟姐妹。哥哥的一言一行⛰、严以律己、宽以待人🗯,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🈹;他豁达豪爽的性格💫、积极乐观的人生理念👨🎨、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,时刻鼓舞着我们兄弟姐妹🦹♂️,引领着我们努力前行。父母去世📥,哥哥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,传承着我们的家风🍨。 父亲去世后🙃,二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接到家中,把公公婆婆也接到家中一同供养。她既要上班,又得照顾有病的母亲,还得照顾年幼的孩子。二姐现在回想说🤸🏻:“那时,每天就像钟表上了发条,弦绷得紧紧的,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,给母亲梳洗、吃药,然后准备一大家子的早餐,收拾完了上班🦹🏽💍。中午⏸、晚上赶紧回家按时给母亲做饭💇🏻、吃药。真不知那时是怎样过来的,但尽孝了,对得起自己的三位老人,心里十分舒坦,今生无憾了💁🏻。” 后来我们兄妹五人也各自成家👸🏻,谨记母亲的谆谆教诲🤸🏿🧑🦯,对各自的双方父母都十分孝敬。89年结婚的我,也和婆婆住在一起👕,每当我发了工资,就给公婆交上伙食费,再给我的母亲买上药🦖,买些母亲爱吃的东西👨🏼🏫,平时给她们买些衣服,我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,只要能尽孝💳,我的心里就觉得很甜➜。 让我们欣慰的是,姐姐的儿子、我的女儿、还有我们的兄弟姐妹们的孩子👩🏿🦲,也一样善良🙍🏿♀️,知书达理🧏🏼♀️👊🏼,善解人意,也特别孝敬父母。这就是我们家优良的家风,我很骄傲的说:我们的家风虽然没有写成家训,但回过头来看它时,我们会发现它,自始至终潜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🤌🏿🐗、角角落落↪️。其实我们的家族的成员,我们的父母,我们的兄弟姐妹的日常生活习惯、言谈举止🤌🏻,以身作则,一条不成条文的家风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,并且遵循着我们家风的传承⛲️。 家像蔚蓝的天空,家风就像蓝天上点缀的白云;家像一片绿地🧑🏿🎤,家风就像绵绵滋润的雨丝;家像一片花海𓀄,家风就像的海上吹来的微风。正像那首歌,小家连大家,大家连国家💂🏼♂️,家风连国风🧑🧒,国风兴家风🧜🏼♂️,仁义礼智信,千古传美德🏊🏼。所以,愿家风像白云、像雨丝👮🏻♀️、像微风,让美好住进我们的心田🧑🏽🎓,我的家风普普通通👱🏽,但张彩着中华美德,我的家风,就这样润物细无声,流淌在世代的心里,得以无言的传承。
2016年3月22日
|